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都市叢林生態法則

20050628 實驗室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版名改了,其實剛好是因為今天來LAB的路上心有所感,所以特別把版名換了一個,順便寫篇文章講講心得。

前陣子跟老師meeting,討論了一些Agent的理論、還有對話的模型,老師當中說了幾句話:「在討論這些理論的同時,會發現很多社會學科的背景以及理論,背後其實有固定的公式在。」其實當下聽到這幾句話的我,真的同意到不行啊!

我每天晚上回家,打開電視一定會看的三樣東西:動物星球頻道、新聞、體育。尤其是動物星球頻道,常常會有節目讓我一看就看了好幾個小時,例如像是冒險王、叢林法則、澳洲動物園的固定節目等;動物星球頻道的這些節目,會介紹許多動物的生活情況、求偶方式、甚至各種動物的情緒表達模式,有時候甚至會把動物的生活拍成類似電影故事情節一般。像我上次看到的鱷魚的故事,節目敘述一隻小鱷魚,在出生過後,經歷了幼鱷的生存競爭(死亡率90%以上),好不容易地成長成一隻年輕鱷魚,而這隻頗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公鱷,卻又在到處探險的過程中,遇到了人類的威脅、食物的匱乏、最後沿著河道進入海中,又遇到海中的掠食霸主:贊比西鯊,卻又幸運地互相錯過,避開了一場世紀大決鬥,最後這隻可愛又幸運的公鱷,繞了一大圈,翻山越嶺成功爬回牠的老家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如此呈現下來,還真的很像一部高潮迭起的電影,讓人沉浸其中,捨不得轉台。

今天中午來學校的路上,經過了恩慈宿舍前面,看了那堆已經堆了兩三天,經過大雨洗禮過後,還是沒有人去清走的大垃圾堆。也注意到了,在今天的大艷陽下,其中有不少的拾荒的老伯伯、老奶奶,在其中翻找一些可再利用的物品,或是可以在回收販賣的金屬瓶罐、寶特瓶。也讓我再次想起了老師所說的,社會的公式的這種想法,對照於真正的生物生態系,其實我想不僅僅只在於社會背後的一套公式相同,在我想法中,我甚至感覺整個環境體系(生物與人類社會)的背後,其實就是遵循著同一個模式在運行。

舉今天早上看到這樣的例子來看好了,人類在社會的叢林(這個名詞大家應該都用的很熟,不過有沒有真正去了解内含意義,我覺得真的相當貼切)中生活,就像一些動物、植物在真正的叢林中生活一樣,最高指導原則:「哪裡有資源,就往哪裡鑽」。在生態系中,有一種昆蟲叫做滾糞蟲(這是俗名,學名我忘記了),在大象在排泄過後,這種小昆蟲呢,會快速地跑跑跑,跑到大象的便便旁邊,開始鑽啊鑽啊,然後用他兩隻發達的前肢,挖出一小球大象的便便,滾滾滾滾滾,滾成圓球狀並且帶回自己的家,甚至有些滾糞蟲呢,他就自動在大象的便便之下築巢,因為大象便便裡面有很多沒有消化殆盡的營養,剛好成為這種小蟲的最佳食物來源。相較於現今社會中我們可以發現的拾荒者,像是今天早上的老伯伯、老奶奶等,他們就像滾糞蟲一樣,在某些大環境認為useless的物品中去獲取、去精煉出更少量的資源,反而成為他們的主要供需來源。

大象就像是現在主流社會價值一樣,無與倫比地碩大並且相當有力地消耗地球各項資源,並且從中獲取相當大的利潤與營養,輪迴地推動自己龐大的主流價值身軀,而周遭附近也應運而生一些附庸性的價值產生;像是身上的寄生蟲成為鳥類的食物來源,而主流社會價值也樂得將這些平常在陰暗角落生活的寄生蟲供給給小鳥們享用;消化完的廢料在「相對原則」的比較之下,在某部份族群中卻又成為相當有用的資源擷取來源,在這樣的互惠、糾葛的關係之中,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就此誕生,而一個主流社會價值的生態系也如此模型一般產生。

這裡可以推論出幾個令人沉思的問題。第一個重點,貧富、貴賤、高低的問題。在這樣生態系的平衡狀況當中來看,滾糞蟲徹底演好了在生態系中的角色,牠在分解大象便便的過程當中獲取自需的原料,拆解過的大象糞便更容易氧化還原成大地的一部份,回歸給大地,成為養分的一環。而同樣地也就是在社會中拾荒者扮演的,在主流社會在消耗大量資源中產生的廢棄物,能夠更完整的做利用,不至於呈現所謂資源徹底浪費的狀態(許多先進國家持續在走這樣的路線,耗費大量地球各方資源,不論是生態資源、或是人力資源,提供他們國家國民的主流價值所需)。在這樣相較之下,才會發現這才是是正常的生態系的一環,而且也回歸到了所謂真正「職業無貴賤」的真正價值。

第二個重點就是剛剛也有稍微講到的問題,地球資源的分配問題。地球資源可以廣稱為兩個部份,一個是生態上的有形的資源,一個是經濟上的無形的人力資源。主流社會價值如同大象一般,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資本主義社會價值」,先進國家雖然擺脫了殖民時代的狼狽暴力地吃樣,進步到現在的經濟殖民的吃法,看起來似乎吃像好看了些,但卻依舊擺脫不了壓榨的心態與動作。不論在於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生態資源壓榨,廣泛的砍伐林地、搶奪石油權、漁權、低價從非洲收購作物等。甚至在於對於開發中國家的勞力壓榨(台灣、中國大陸、印度、南亞等國),經濟侵略的實行在不知不覺間,資本家(也可以說是主流價值社會)從勞力生產的活動中賺取勞力產生的附加價值,重複輪迴地讓資本主義壯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矛盾越來越嚴重。問題在於我們的地球還能承受多少的如此這般的耗損,不論在於生態上或是經濟上。大家也可以想想主流社會價值的正確與否(這裡的正確與否是指在整個大環境,對人類社會、地球的貢獻上),台灣的社會價值觀更是特殊,在這裡不贅述,那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第三個部份,市場的創造。這是衍申的問題,其實也只是我的小心得而已。也就是說,市場常常可以發生在不起眼處。以前曾經看過一句話:「發現市場不如自己創造市場」,其實也就是指說,其實很多可以開發的市場,由於人類的資源趨向性,別人可以看的到的市場早就被看到,而且也早就被先進入搶先機了,而且你看的到的通常別人也看的到,所以這句話也主要在強調說,與其去看有哪些市場,不如自己創造市場,很多不起眼的地方人家或許覺得沒有市場可言,甚至根本沒想到的地方,你就可以在其中發現附加價值近而創造市場,哪怕這個市場的利潤少的可憐,但只要你是第一個進入,總是有其價值存在,就像大象的糞便一樣。

其實周遭生活很多事情中,發生很多事情會讓我有些體認,或許講出來不值一哂,不過總是在這個地方分享給大家,也當作是自己的紀錄,而且其實還有很多心情沒辦法寫的很精準、精確,文筆還不算好,這也算是一種練習吧。在這樣的文章中,也希望大家能夠在其中有一些想法,在自己心裡轉一轉,化學變化一下,這應該也是我一個小小的心願吧,同樣地,也希望大家有什麼心得也可以回po分享一下。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