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KT的不負責任電影劇情曲線評論



其實想提筆寫這個感受已經很久了,可能在研究「說故事」、「編劇情」、「製作腳本」...等領域行業的人可能也早就知道這個狀況,甚至我猜測可能有更深、更完整的理論研究在,不過總是在從小到大的看電影人生中(雖然我看得電影不多,可以說是很少),但都可以多少感覺得出這樣的劇情曲線存在,而且從很久以前的電影到現在的電影,都是照著這樣的起伏去貫穿整部電影,大概以這樣的劇情模式比較吸引人吧。

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我大概介紹一下,整體來說我覺得電影的劇本、劇情,或是說電影的故事情節,通常會跟著這樣的曲線上下起伏,橫軸是時間軸、縱軸是看電影者的心情起伏(正向心情)的強弱,通常會分為如圖的幾個階段:


1. 第一階段的【故事鋪陳期】:這個階段比較單純,大致上就是交代劇情的背景、男女主角的定位、劇情的主線營造...等,這個時段大概佔了蠻長的一個比例,總之會把所有該交代的、觀眾該知道的元素在這個階段塑造完成。

2. 第二階段的【小高潮期】:
通常在這個階段劇情都會呈現一個好結果的狀況,比如說男主角跟女主角有發生什麼令人開心的事情,或是正義的一方有得到什麼很不錯的初步成果,驚悚片大概就是女主角發現好像找到犯人解決問題了之類的,但這樣的小高潮通常是埋下後面那個階段的伏筆。

3. 第三階段的【跌落谷底期】:
此階段承接前面那個階段而來,通常也是因為主角過於自滿、或是大家鬆了口氣的時候,會急轉直下、非常快速地發生更令人錯愕的情況,不論是壞人大復活、真正的犯人其實不是前面那個、正義的一方死了某個挺重要的善良角色之類的,讓觀眾的整個心情跟著劇情掉到一個很不爽、氣憤、難過、不舒服的氣氛中。

4. 第四階段的【奮發向上期】:通常一部比較商業的電影不會以太糟糕的結局作收,所以都會安排最後奮起的一段,不論是男主角因為死了同伴而臥薪嚐膽,或是勵志片裡面原本不合的大家營造大團結氣勢、所有人努力合作...,最後會把劇情帶往另外一波高潮,讓壞人死翹翹、男女主角終成眷屬的開心結果。

5. 最後階段的【結尾期】:
這個階段就像講故事一樣,都會有「王子跟公主最後過著圓滿快樂的結局」之類的手法,交代最後事情發展的結果,各個角色最後的走向,最後電影就結束了。

時間比例的部份後來想想可能還是有點要調整,在鋪陳期好像會再長一些,然後結尾期可能會短一些,比較快就進入收尾,讓人有意猶未盡之感。

整體而言看了許多電影大概都有這樣的感受,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沒有人發現這樣的情形,感覺上主流的商業電影像是好萊塢拍的這種,似乎都遵循著這樣的模式,光想幾部經典的片子就有這樣的感覺,大家不妨想想回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