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充實的週末

連續兩個週末的星期六,都沒辦法回中壢,因為被公司主管派去上一個也是我們資策會教研所開的課程「企業訓練達至最佳績效」規劃實作班,看到這個題目應該也挺傻眼的吧,一個資工背景的來學這個企業績效相關的課程幹嘛?其實主要是因為我自己在工作上研究的是Web 2.0相關的趨勢,而雖然現在在普羅大眾的這個部份,Web 2.0的各項應用已經算是相當普及與成熟,但考量在企業這端,其實不論國內外企業來說,還是算是剛起步的階段。

以國外的案例來說,有許多的大企業是早已採用許多Web 2.0的工具、應用系統、情境在公司不論是對內或對外各項操作上,像是:IBM、Microsoft、DELL、Oracle、NM...,但就其中雖然應用已經很廣,但是真正考量在Web 2.0對於企業本身的助益,其實全球也還在摸索探討階段,並沒有一個殺手級的應用產品或是情境出現,而國內企業在Web 2.0這個部份,則是緊接著在國際型大企業之後,開始著手規劃試著做小型的導入。

所以我這幾天來上這個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於說如何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不論站在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 HR)部門、教育訓練部門、決策高層等的各個角度,考量成本、訓練成效、衡量法則...等不同面向,試著去了解考量說,以Web 2.0的系統開發研究者的角度,如何應用軟體的支援,來彌補企業在這部份的不足,相關的新的e-Learning 2.0、開放式架構等趨勢,是否能夠導入至企業裡面,而且能夠有很多的助益。

主要目前上了兩週,有一些新的想法跟知識的獲取,但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很多人力資源部門的正妹(或許是正姐),在各公司內部的人力資源部門,似乎女生還是比較多,來的幾乎都是女生,不乏國內晶圓大廠的人力資源正妹,希望能在這幾週內要到電話,不是啦!是學到一些東西能夠應用到我現在手邊的工作上,如果有什麼心得再跟來這邊報告。:)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企業,你要的是大招牌還是小試吃?

因為自己的工作重心一直都放在研究面,不論是e-Learning 2.0、Web 2.0、甚至是Enterprise 2.0等(現在幾乎什麼創新的東西都故意掛上2.0這個數字,有點令人傻眼),相關的學習理論、創新模式案例研讀、思考研究分析等。加上最近國內的企業界總算也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創新思維所帶來的價值該如何導入公司內部的情形之下,在企業與Web 2.0的關係上,也面臨了新的一些議題,例如像是企業部落格的經營等,都在在值得去探討、分析與了解。

個人的部落格較為單純,基本的元素就是一個能夠讓網際網路使用者「自己」可以隨意發表文章、資訊、想法的一塊地方,也由於屬於強烈的個人化主義,造就出各式形形色色的部落格,而且主題皆圍繞於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在走,也因此造就出美食介紹的部落格、旅遊分享的部落格、漫畫創作的部落格、育兒教育的部落格…,多采多姿的部落格世界讓全球的使用者多了一個可以尋找解決答案的地方,部落格的建立更加讓個人本身豎起了專家的招牌。再加上應運此市場而生的各項Mash-ups插件與小工具,讓個人的部落格更加豐富,更具有多樣化、功能化。

但在企業端呢?又該如何去運用Web 2.0的模式來創造企業價值?就之前戴爾(Dell)的案例分享、或是手邊研究中的各式案例中可以知道,其實經營部落格是一個許久以前,國外知名企業就已經早就開始實作的手法之一,不論是在產品的推廣、公司新聞的發布、相關策略的分享等,很多國際上的大企業在多年前就已經使用部落格來做這樣的事情。也因此,部落格的經營或許是國內企業可以參考,試著去實作的一個入門點,可是在經營企業部落格的同時,又該注意什麼呢?企業部落格跟個人部落格的差別又是?

就目前研究的狀況,大概整理以下心得:

1. 單純化的主題領域:
部落格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圍繞著同一個主題,美食專家的部落格總是到處吃吃喝喝,用專業的相機拍出美美讓人垂涎欲滴的照片,然後詳盡介紹著餐廳的菜單、每道菜的口味,用著細膩的文筆形容著食物的口感、味道、香味與所帶來的感覺,最後附上完整的店家資訊,讓讀者可以因為看著受不了而想辦法自己去體會一次。

鮮少網站能夠吸引所有全部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網際網路是一個競爭激烈、百家爭鳴的戰場,再厲害的網站也不可能吸引超過80%的網路使用者,而且這些高度流量的網站不是入口網站(如:Yahoo、Google,能夠包含超大量豐富資訊解決使用者問題的網站)、要不然就是包含所有興趣(General Purpose,如:YouTube,讓人輕鬆愉快的網站)、否則就是自由的人際連結網站(Social Net,如:Facebook、MySpace,交朋友的網站)。當一個企業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之下,只能想辦法去吸引與企業本身領域相近的人們,想辦法去抓住這一群人,而在全球化的狀況下,即使這群人是佔少數比例,但若能成功抓住,則數量也相當可觀。所以相同地,企業本身必須深入地分析研究去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而圍繞著這個核心重點,撰寫相關聯的文章與分享。太多方向的雜亂主題文章,沒辦法把部落格的「黏度」特性表現出來,去吸引這些領域的重度使用者,運用有限的資源,穩定地增加部落格的流量與人次。

2. 軟性議題文章撰寫:
部落格最初的初衷是個人的發表區域,而由於文章的發布權力從大公司下放到個人,部落格的文章也趨於更平民化、更一般化,與早期公司所發布的新聞稿、廣告、活動訊息等有著完全不同的路線思維,透過貼近一般使用者的文章,吸引造訪的人次,所以在企業的網站經營上,若是使用部落格作為一個方式,則必須使用有別於早期公司網站的經營策略,從硬梆梆的公司文化中拉出軟性題材,試著從使用者的觀點來產出文章,跟精緻地透過軟性議題將企業文化、價值、概念、意象,透過包裝慢慢地傳遞給使用者。

3. 創造溝通與對話:
部落格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擁有使用者回覆、評論、投票的機制,對於每一篇文章,使用者都可以根據本身的想法,作相對的回應,這樣的一個模式創造了一個產出企業價值的可能,企業往前走的動力,不再只是公司內部的管理階層的學習與新思維、也不再只靠內部研發能力的投入,利用廣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所集合起來的力量,若能透過部落格的文章來創造對話的空間,然後進一步地收斂討論的議題,篩選出對企業本身有幫助的各種意見回饋,不論是從壞的批評中學習教訓、又甚至是從好的建議中得到啟發,最終的受益者是雙贏的,企業本身也能夠從中得到成長的養分與原料。

4. 品質穩定、頻率適中的文章:
舒服的環境是一個好的部落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軟性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議題以外,不會造成壓力的閱讀量也是相當重要的指標項目之一,如果一個部落格一天有四五篇超長的文章產出,不論對於部落格的經營者、或是部落格的閱讀者來說,都是件有著壓力的事情,當使用者看到他才一天沒上來,就有著很多的資訊等著讓他吸收,即使議題再軟、話題再有趣,或許也是件辛苦的差事。也因此,除了最基本的要求有好的文章品質與內涵以外,適中的文章產出速度,對於經營企業型態的部落格來說,也是一個同樣也必須重視的部份。就筆者的觀察感受而言,若文章長度較短,吸收快速,則一天兩篇是差不多的,而若文章相當長、且有一定的分量的資訊,則一天一篇已是極限。

5. 別要求短時可見之高績效:
部落格的經營是長期的,目前所知的短期爆紅部落格,多為休閒相關,像是漫畫型態的部落格等,擁有著搞笑的內容、逗趣的繪畫題材,引人開心而成功地運用病毒傳播的模式,創造高人氣的流量,且必須持續性的營造此高人氣的內容,否則人來得快、去得也快。
反觀企業的部落格,除非企業本身能夠結合相關的應用模式,否則通常必須走長期經營的佈局策略,來累積企業部落格本身的知識蘊含量,一點一滴、一槌一槌地打造企業的品牌形象,累積固定的使用者,慢慢將閱讀部落格的習慣帶入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求短期可見的績效是相當困難的,企業必須找出真正能吸引使用者常駐的內涵,有別於以往的網站經營策略,來「黏」住固定的「讀者」,而非想到問題才來找公司網站的「使用者」。

企業必須分析本身需求,看公司自身需要的,是一個「網站」?還是一個「部落格」?網站經營的標的在於對外營造一個固定不變的形象、發布產品資訊、提供使用者解決問題的管道,是硬梆梆的大招牌;而部落格則是創造一個討論的園地、講著公司的軟性面向、有著舒適的空間,是暖呼呼的小試吃;前者重點不在於長期的流量經營,而後者卻也沒有大招牌高高在上的閃亮亮光芒,企業,你要的是什麼呢?

文章同步刊登於「企業學習2.0部落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