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帶點涼意的母親節

每年的五月第二個星期天之前,總是會開始策劃一些母親節慶祝活動,通常都是會陪媽媽一起吃飯,然後送個小禮物之類的,去年的母親節也挺有趣的,特別決定讓小孩子來掌廚,因為我們慶祝母親節通常是有三四家人合辦(包含我們家、我的乾媽家、一個阿姨家,我媽跟我乾媽跟這個阿姨是以前幼時的童年伙伴,也是一起踏入社會的手帕交、姐妹淘),去年母親節當周星期六下午,七八個小朋友,各自想好自己要煮的菜,然後去菜市場購買相關食材,然後回來各自展現廚藝,烹調自己決定的菜色,最後一人出一道菜,讓三家人一起享用。過程中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畢竟沒什麼經驗,不論是量抓不準而煮太多,或是程序不熟而造成出菜的狀況停停走走,反而製造出不少的笑料。

而今年的這個日子算是我工作後第二個要從外地回來的母親節,心裡還頗有感觸,好像真的漸漸地、慢慢地人經過成長,時間的緩慢流逝讓生命有了幾個不同階段的轉變,原來我也已經開始踏入社會,開始離開母親的羽翼範圍,開始獨立生活、開始自我要求、開始展翅飛翔。接下來幾個弟弟妹妹(我算是這幾家人裡面第二代最年長的)也逐漸要開始經過這樣的一個階段,相信在在每一家人父母的心理,都會有種淡淡的不捨、些許的感動、還有滿滿的愛吧。而母親懷胎十月,將小朋友從嬰兒開始拉拔到這麼大的一個人,中間所付出的心力絕對是無法想像的,幾十年的過程下來,母親的愛更不曾減少,持續無怨無悔的付出;相較於與情人之間的愛情,似乎這種愛更加地偉大與更有著包容性,而這也似乎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今年要送給媽媽的禮物是一台體脂機(好像還可以檢測許多有的沒的數據,多功能的,主要是想改正這些傳統老媽會收菜尾的習慣,希望她能夠吃的健康些)、還有一台CD、MP3的手提音響(聽說是跳舞要用的,果然是兒女都長大的老媽才會做的事情),由我們三個兄弟共同負擔,所以沒花到什麼錢(突然覺得兄弟多也蠻有好處的,打架也不怕,喝醉酒還會有人幫忙抬回家,哈哈)。等等的晚餐還是老樣子交由非常有經驗的阿姨主控,否則根據去年的經驗實在是太浪費食物、又不好吃,想著等會全部的人都會聚在一起吃飯,感覺還蠻溫暖的,那種親人之間聚在一起的感情悸動,是這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景象之一,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光,體驗這人生重要的一種感情牽絆,也能夠在事情過去之後,不會有任何的遺憾、能擁有自己的一個美好回憶。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DELL with Web 2.0

在Web 2.0的浪潮推波助瀾下,許多的大公司早就開始佈局相關Web 2.0的應用,就目前所觸及到的研究中,發現不論從企業內部或是對企業外兩個方面,其實各家國際大廠早已大展身手,試著把Web 2.0的一些優勢,看是否能夠透過一些平台上的實驗,帶入企業中。而這樣的一些模式,更造成一些「質」的轉變,相信以Web 2.0的角度與特性來觀察,若是想在內部實踐這些Web 2.0之價值而進一步去實作一些事情,對於未來公司的文化上,一定會有革命性的影響與衝擊。



國際大廠戴爾(DELL)也無法置身事外地,開始在對外的一些入口網站上,根據不同的需求以及想法,製作了一系列的以Web 2.0精神為主的網站,而在這篇中即將針對這幾個網站作詳盡的介紹,把這些網站的重要想法與內涵,做深度的剖析研究,希望能夠藉此對國內的企業有所助益,不論是在一些觀念上的創新、另類實作方向的提供、組織企業文化的影響等。

戴爾在這一系列的網站建置中,主要推廣了四個平台,分別為:IdeaStorm、Direct2Dell、StudioDell以及Forums,這四個不同的網站入口,也分別有各自的重點內涵方向,但皆以Web 2.0為基礎精神,來試著得到另類的商業價值,分別介紹如下:

1. IdeaStorm
顧名思義,其實就是一個創意或想法(Idea)的集散地,戴爾將這個網站設計成可以讓使用者提出各種構想或創意的地方,然後透過四個步驟來做篩選,四步驟為:貼文(Post)、推薦(Promote)、討論(Discuss)、實作(See)。

也就是說,在這個網站上,你只要註冊成會員以後,你就可以針對戴爾本身的各式產品先提出意見,也就是貼文(Post),在這個貼文中你可以敘述你想要的一個概念跟想法,而這些概念跟想法將會公佈在網站上,然後透過廣大網友在這個網站上做觀看後,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他也支持這樣的論述,於是就可以做推薦(Promote),接下來如果這個意見有相當多人的支持,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薦(Promote)的話,將會進一步進入討論階段(Discuss),這個階段將會有戴爾本身的人員參與,配合上網友或使用者的意見後,若發現這真的是可以實踐、是個對戴爾本身有價值的意見,則就會進入到最後實作(See)的階段,也就是戴爾本身會將這個概念付諸實現。

IdeaStorm徹底實踐了Web 2.0精神中共創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t)的手法,運用廣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意見,把整個研發或是問題解決的事情從公司內部拉至公司外部,讓全球的使用者能夠透過網路針對戴爾的產品做改進改善建議。截至目前為止,目前網站上已有近九千個想法概念、六十幾萬個推薦(Promote)、與近七萬個意見(Comments),這樣的數量在某種程度上也相當驚人,這種力量的影響力也絕對遠比在公司內部成立相關團隊來的更強、更有效率。

2. Direct2Dell
這個網站其實單純來說,就是戴爾部落格(Blog),許多知名的企業已經開始透過部落格經營的手法,來對外推廣宣傳公司本身的產品,尤其是國際級的企業,早已行之有年,而相關的國內應用也有、但實際案例並不多。而戴爾則是其中一份子,透過這個Direct2Dell的部落格經營,戴爾將一些軟性的題材放到部落格中,例如:戴爾跟一級方程式賽車BMW廠的關係介紹等,部落格中的各式題材均圍繞著戴爾這個企業,除了硬梆梆的產品介紹以外,更加入了許多貼近生活的軟性題材,不同於以往企業直接建置入口網站的模式,利用更生活化的經營手法,把戴爾這家國際型企業的公司文化傳達給使用者知道,進一步獲得使用者的認同。

而部落格的經營者為戴爾的員工,而且戴爾的部落格有一個較為特殊之處,戴爾的部落格做了好幾個語言的網站,除了原本的英文部落格以外,更有著簡體中文的部落格、西班牙語部落格、挪威語部落格等,而這些語言版本不是做翻譯的動作,也就是說不是有個主要的英文部落格,然後再從英文翻譯成中文、西班牙語、挪威語,而是戴爾作了在地化的動作,在世界各地設立相關聯語系的部落格,而各部落格的管理者都是一些跟當地相關的戴爾員工。另外,戴爾更為了中小企業(Small Business)做了一個專屬部落格就叫做Small Business,裡面的文章提及相關中小企業在建置各種基礎IT建設時,可以做的事情或注意事項,分析一些相關的IT的趨勢等;為了投資者(Investor)做了個專屬部落格名為DellShares,內容則多著重於較為高層次的資訊如:戴爾的投資策略、投資方針、相關的合作對象狀況、每季的營運狀況等資訊。

戴爾在部落格的經營上掌握了重要方向,也就是貼近使用者的需求,根據不同的領域,決定相關的部落格文章內容,而非全部整合於同一個網站做公告,讓複雜的文章眼花撩亂使用者、沒辦法聚焦,這個或許是台灣的企業端可以學習的一個手法(但也或許考量到成本、領域廣度等因素,只有大企業才有辦法做相關的操作)。

3. StudioDell
同樣地透過名稱可以知道這其實是影音相關的一個網站,可以想像是戴爾版的Youtube,可是大部分主要上面的影片都是戴爾本身所製作的影片,網站的註冊使用者雖然也可以上傳,但是必須限制與戴爾產品有關聯,且必須通過審核,而非直接即可發布,因此是比Youtube還多了許多限制。

整個StudioDell的影片分成三個種類:家庭相關(Home)、中小企業(Small Business)、IT專家領域(IT Pro),而這三個大項目中又各分為三種小項目,各有各的意涵。第一個種類家庭相關的影片主要重點在於提供給廣大的消費者一些較為平易近人的資訊,例如一些教學性的影片:什麼是Direct 10、如何設定雙螢幕、什麼是藍芽等。而中小企業類別則是根據一些小型企業需求,來拍攝相關的教學影片如:如何線上備份資料、觸控式螢幕的技術、你是否準備好接受Vista、無線網路的各種選擇等。最後的IT專家領域則是比較專業的一些IT相關影片,如:戴爾的Techknow計畫、設定DRAC(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設定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等。

同樣的,戴爾利用這種影片拍攝的手法,把公司內部的一些專業知識,透過影片在網路上播送,傳遞相關的戴爾產品知識、將其解決方案埋在這些影片當中,表面上看來是教學,深層的觀察其實是一種銷售,這些所有的影片題目都跟戴爾的某些產品鏈有相當程度的關係,而且這些影片也能夠做評價,不論是寫評論(Comment)或是評分(Rating),甚至可以下載。某部份的專業知識變成不是公司的私有財,更是進一步地做開放與分享,讓這些想法能夠更快速地散步,等於也是另類的推廣與宣傳。

4. Forums
此網站較為單純,即為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討論區,但戴爾將其分為兩個部份的討論區:支援討論區(Support Forum)與討論討論區(Discussion Forum),前者著重於相關技術支援的問題解決,也就是相關的產品問題、技術問題都可以在這討論區提出,並做討論解決;而後者則為一些概念性的討論交換,例如跟遊戲相關的議題、跟數位音樂相關的議題等。建置一個開放式的環境讓使用者能夠尋找一些問題解決之道、或是心得發表的園地。

從這樣的大趨勢看來,以往整個企業在於建置網站的策略上,從單純粗糙開始轉變成精緻度提高的操作,在網站建制變得較為簡易且輕鬆的狀況下,一個企業可以更細分其領域,對外以多重手法經營網站:貼近一般使用者的、符合開發者的、廣告類型的、解決問題類型的、各種不同國度的…等。再加上Web 2.0的影響讓企業可以引入全球使用者的概念想法,這些趨勢而造成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網站經營樣貌,可作為國內廠商與業者的參考與借鏡。

文章同步刊登於企業學習2.0部落格網站。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要用、就用好的

大家應該對蜘蛛人裡面的經典台詞:「能力越強、責任就越大」這句話印象深刻且體驗也深吧?而感受最明顯的兩種人我相信是:研究生與上班族。研究生在讀研究所時,教授就是最大的老闆,教授說一是一、絕對不會有二,遇到機車教授更是有苦難言,幫忙買東西算是輕鬆的了,曾經聽過要接教授小孩上下學的、當教授小孩家教的、幫忙搬家的…;卡著那張畢業證書還有口試機會,什麼事情都乖乖地做,私底下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什麼髒話都罵出來了,暗地賭咒畢業後要給他好看之類的。而上班族更是一個廣大的族群,相信有一百個主管,大概有九十個都是討人厭的吧,中午時刻邊咬著嘴邊的排骨,邊抱怨著主管多麼不會用人、多麼地沒注意到狀況、多麼地會壓榨員工、又只會要我做事、多麼地坐領高薪卻偷懶不上進、有些人只會拍馬屁根本沒能力…,背地裡也是氣個要死,當面時也卻因為五斗米而唯唯諾諾。

今早從衣櫃裡拿衣服時,突然有種熟悉的感覺,看著掛在衣櫃裏面的一整排襯衫,還有折在下面的十多件T恤,以及掛在牆上的六七條牛仔褲,突然發現,我們自己,常常穿的不也是那幾件嗎?

這或許就是女生的衣櫃永遠都少一件衣服的最佳映證吧,雖然每次都會買一堆衣服回家,感覺如果每一件都穿的話,大概可以兩三週都不會穿到重複的衣服與褲子。可是我突然發現,在你持續不斷地買衣服回家的過程中,A衣服一收到衣櫃裡,它就變成衣服群組中的一份子,也因為變成其中一份子,而開始有了比較的狀況產生,在每次選擇穿哪件衣服的過程中,進行著各種不同的比較:今天天氣很好,所以穿短袖,而要跟女生出去,要穿亮一點年輕一點的款式,又不能太花俏,…,在一堆的條件加上快速的腦筋運轉之下,選擇了一套全身的衣服搭配。而通常,會發現,你永遠

          「都 是 選 擇 相 同 的 那 幾 件」

也就是說,我們是我們衣服的主管,在眾多的手下衣物中,由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需求情況,所喜歡的、所依賴的、所需求的,也大部分永遠都相同,也因此挑來挑去永遠都選擇某特定型態或表現的衣服(或人),而且會不自覺地狂穿、狂用、狂操。也永遠衣櫥的角落或底層,都會有著可能五百年才會穿上一次的那件「這裡有個汙漬」、「這個顏色有點褪了」、「這個款式有點老了」、「我胖了,不適合這件」的衣服存在。

所以站在主管的角度或許就跟我們在挑衣服一樣,永遠都有著自己的盲點在,比較不會去進一步思考怎麼讓那些底層角落的衣服發揮能力,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穿著那幾件美麗的衣裳,反而讓那幾件衣服特別的容易壞、容易髒掉、容易舊掉,而那幾件躺在底層的衣服也僵在那、硬梆梆、失去彈性。

我相信人在哪些位子上都有哪些位子的盲點所在,我們在當員工時,通常可以觀察到主管的盲點所在,而大肆批評,但我們真的當到主管時呢?我們還有沒有辦法能夠看出自己的盲點?讓自己不要變成以前年輕時期那個咬著排骨批評的員工呢?每個層級的視野都不同,能當到主管,相信大部分都一定有一些很不錯的能力,一定是我們所不可及的、比不上的。而我認為主管們也不是希望事情變成這樣的,某些情況下他們也是為了能夠把手邊工作做好,也才會不自覺地把很多的事情永遠都交給那特定的幾個人,就像我們挑衣服一樣。

正面思考:往好的方面看,多看看各個層級不同的人的好,了解這些優點,進一步學習且吸收,也了解這些層級的不足,知道他們的盲點,確實地記在心理,內化至生活想法與觀念中,然後,永遠讓自己不要變成躺在衣櫃底層的那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