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起、承、轉、合


最近因為部落格的關係文章漸漸越寫越多,也發現似乎要寫一篇好的論述文,如同一篇好的音樂一樣,是有一定的架構需要遵循的,也慢慢能夠深刻的體會以前國小寫作文的時候,老師一再提及的起、承、轉、合四個順序架構,但我覺得這種文章架構大概只適用在論述概念、表達理論的論說文中,一般較為偏向的故事性的散文就比較不需要這種模式了。(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是「起」的部份)

就如同這篇我想提及的主軸是想闡述所謂論說文中起、承、轉、合四步驟的重要性,我的第一段就會有個類似引子的段落,提起一些原因、初步的想法、或是最近遇到的事件背景,來點出主要的主題,引出文章的重點,讓讀者一開始就可以大概綜觀全貌,把你想說的大概抓了個底,雖不全然清楚很細節的想法,但可出不知道你這篇大概需要表達的是哪個方向、哪個領域的知識。(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是「承」的部份)

接下來大概就進入到第二步:「承」的部份,這部份用這個字有點承先啟後的味道在,透過第一段的引子,接續著原本中心想法,開始接著進入到整篇文章的重心主軸,將想講述的整篇大道理有條不紊的整理好清楚開始說明,不論是從文字運用的流暢度、到舉例、再到應用以前所學的各項方法:映襯、層遞、對比等,讓整篇文章能夠清楚的說明,將作者本身的意志傳達給讀者知道。(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還在「承」的部份)

「轉」的部份已經是文章的後面準備要結尾了,這個步驟主要是做文章重心的收尾動作,從這個段落開始,作者必須做個大略的結束與歸納,大致上把想法開始收歛,才能接下來做最後「合」的部份。(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一樣在「承」的部份)

文章的最後是「合」的步驟,這個段落的文字重點在於從剛剛的一些結論中再進一步的點出作者的心得與結語,並且可做一些延伸式的思考,把相關的主題或是未來有可能的發展做個發想的敘述。另外舉個更貼切的例子,如果寫過論文的人就知道,其實這樣的一個架構與撰寫論文的各個章節順序也是不謀而合,論文的章節順序為:摘要、前言、背景、問題探討、方法論、實作、結果、心得、未來工作、參考文獻,這樣一個順序跟起承轉合四步驟是一模一樣的,從一開始的大略架構說明,然後以背景與問題點出探討核心,接下來進入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述,從想法面規劃解決方案,然後實做,最後呈現結果與從中所習得之知識和心得,然後再寫下不足之處與未來可彌補之地。(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一樣在「承」的部份)

以這樣的架構撰寫出來的一篇論述性文章,如果作者本身的文筆不差,相信應該是可以清楚的傳達給讀者完整的概念,比較能夠讓閱讀者跟著很標準的邏輯走,不會搞錯,也比較能稱得上是一篇好的論說文。(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一樣在「轉」的部份)

本身因為寫了部落格的文章也才漸漸有這樣的感受,並不確定是否有其他的模式或撰寫架構也可以使用,只單純從以前寫論文的心得、還有寫部落格文章的經驗中,好像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很多類似的文件也是這樣,例如像是研究所推甄常常用到的研究計畫書、或是工作時常接觸的計畫書、求職會用到的履歷,應該都很容易遇到,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大概在工作上、學業上,都會有不錯的展現吧。(以整個結構面來看,這部份就是「合」的部份)

[備註]圖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曲原稿,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