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國家認同、土地關懷、經濟發展


之前的文章比較討論到個人性的價值問題,但就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組成的基本元素即為個人,且站在一個巨觀的高度看下去,即使是以國家等級來看,也與從個人的層面來看,有類似相通的狀況或意義,其實是蠻值得討論深思的。

站在整個國家的立場來看,有點像是商業上的競爭一樣,國家跟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不會有永遠的敵人,只有純粹的國家利益。來複習一下公民與道德吧,國家的組成要素為何?答案為人民、領土、政府、主權四者,以台灣來說,實質上似乎已經完全是一個國家,礙於國際現實卻無法被承認,這是另外的議題。主要在這邊想要討論想想的是,以目前這樣四個國家組成元素中的「人民」這項作為討論重心,因為整個國家機器運作、發展方向、生活型態,大多不為後面那幾個所主控,反而是由人民這個因素來決定,因此,一個國家內人民的狀況與文化,就會影響國家本身的強弱、進步與否,在這個前提底下,好好地去探討台灣的國民性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台灣從最早期清朝統治、荷蘭西班牙統治、日本殖民、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一直到現代幾個不同的時期下來,其實呈現了一種可納多元文化的特性,對於外來文化的排斥感並不大,相當地有彈性。但這幾個時期我們取幾個離現今較為接近的時期來觀察,將教育、環境這兩個面向也考量進來作為國民性的參考指標的話,可以發現,其實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是複雜奇妙的。現存的某些阿公阿罵接受日本教育,他們在心裡可能認為自己是日本人;現今的中壯青年這代,也是談起來最敏感的一代,由於從小到大接受的是國民黨時期的教育,大概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人,但弔詭且有趣的事情是,當時所謂的中華民國的教育,在領土議題上,是將重心放在對岸的所謂秋海棠一塊,所以當時所學習的,大略都是有廣大的領土、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那一套,黃河、長江流域在各個季節盛產的農作物,各個省份的鐵道縱貫、橫貫,整個地理的氣候、雨量…等,台灣本土所佔的部份相對極為少數,這樣的狀況差不多一直持續到我這個年紀的人,都還是接受這個模式的教育,但當真正的長大面對國際時,才發現似乎不是這麼一個情形,下一段繼續深入探討這個矛盾情結的重要性;而最新的一代則是分成三個部份,中國歷史、台灣歷史與世界歷史三大塊,對於台灣本土性的歷史、地理則有比較平衡的處理手法,而新的一輩的小朋友未來長大後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時會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暫時還不知道,未來可期。

台灣在邁向下一個十年,需要的開創性人才大概就是我們這代前後的年輕人,這樣的中壯青年從小到大所建構的價值觀對於未來的發展,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小時候所接受的中國角度的史觀與地理觀,長大後卻沒有一個能夠符合原本思考模式的現實狀況,當中的些許矛盾看起來不嚴重,但實際上卻是很直接的影響到了這篇文章想討論的主題最前面那個辭彙:「國家認同」。也就是說,台灣人對於這樣的現狀並沒有一個很中心的國家認同心理,某部份的人會說我就是認同中華民國,認為自己是一個國家,但是總覺得有那麼點虛虛的,而在國外與其他國家的人民所提起中華民國時,通常也需解釋一下何謂中華民國,似乎就是有這麼點不踏實,小時候的中華民國說的是那對岸的花花世界,長大了卻有點感受到摸不著,深入了解後也發現跟我從小到大土生土長的生活環境似乎也有那麼點不一樣,國家認同問題延伸至此,變成了土地認同的矛盾,對於這塊生長至今幾十年以上的土地,很不了解,對於這個土地上的歷史,也是懵懵懂懂。

這樣的心情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對於這塊土地沒有真正貼心的認同時,就沒辦法呈現土地的關懷,對於這塊土地的感情幾乎沒有,只覺得似乎是一個提供住所之處,在這邊能夠糊口賺錢養家,僅止於此。這樣的心態底下,所作所為就著重於利益導向,只要能夠讓我賺錢、能夠讓我發財,即使污染它、破壞它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看著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人事物,不會有感動,也不會有愧疚,人跟人之間沒有關懷,人跟土地之間沒有情感的連結,政治人物選舉時期的親吻土地、下田插秧、在榕樹下與老人泡茶聊天,這些行為總覺得透漏出來無盡的虛假與冷冰冰。換個情境想想,當我們知道我們家附近的這條小河是從哪裡流下來的,而這條河在以前有多少人整治過,下游又灌溉了哪些農田?鄉下老家的稻田原本是個甘蔗田,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甘蔗田,爺爺曾經跟他的死黨一起偷著火車掉下來的甘蔗,穿著破鞋子走上好幾公里的路程去上課;小小的古鎮許久以前竟然是個超級繁華的市場集散地,大船可以沿著河從海口一路開上來,在此上下貨,貨品從茶葉、樟腦、木材一直到布匹等,千帆依山。當你發現你的生活開始跟這塊土地有了連結,那麼一絲感動從心底抽芽出來,如此的心態,是否才能夠讓你的生命有所其他的動力,不單只為了自己的家庭打拼,想起戰爭就不想挺身,而會為了這個國家與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未來的子孫,願意有所付出與犧牲。

眼下經濟發展變成一個兩黨角力的攻防戰,大家認為經濟搞好,什麼都沒問題。但站在我的思考角度與立場,雖然經濟發展是重要的,但是這篇文章所討論的問題更是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注,這樣說不代表不管經濟發展(這就是所謂零一問題的癥結點,很多人習慣非零即一),我們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持續的關注這個國家認同的議題。當政治汙濁的時代開始,年輕人遠離政治、討厭政治,有心人操弄政治、玩弄輿論,社會的中監份子、有能力的領導份子不在國家機器之中有所一席之地,而只完全投身於科技發展,人文關懷的部份消失了,造成的惡性循環對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們都不會有好處。而反過來想想,當這土地上的人民能更經過「國家認同土地關懷經濟發展」這個過程中的前兩段,對於國家有認同、對於這塊土地有關懷、進一步的努力地工作、思考、用功,這樣進而反應出來的人民生產力與競爭力,不才是如同前文所述,是從心底深處發出的能量,這個能量才是真正堅強厚實的,經濟發展更是可期,無堅不摧。而當這樣的態勢形成過後,大多數的人民都知道對這片土地、這個國家的真正重要價值為何之後,統一與否的問題變得輕如鴻毛,容易迎刃而解,不會變得像現在一樣,想維持現狀,但卻說不出一個說服力極強的理由,想統一也是、想獨立也是,想著、喊著UN for Taiwan也心虛虛,都一樣。

照片來源:
新埔曬柿餅 http://photobible.blogspot.com/2006/10/taiwan.html 用心攝影部落格
放天燈 http://www.anz.com/Taiwan/taiwan_chin.asp ANZ Taiwan
跌倒台灣 http://www.voc-kenniscentrum.nl/gewest-formosa.html VOC-Kenniscentru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