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生命的價值

剛剛看完了東森洋片台所播映的電影「變人」,由羅賓威廉斯所主演的片子,主要的劇情是敘述一個家庭機器人,因為製造商在製作時犯某種的錯誤,造成主角安德魯機器人有自我有情緒的產生、有學習的能力、有感情的感受等等這些本來是人類才有的特性。而在時間與光陰持續流逝的過程中,週遭所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離他而去,他也為了要成為人類,從一開始追尋自我作為起始,找尋著世界上是否有跟他一樣的機器人,然後又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自由,最後在外在、內在上做轉換成人類的改變,甚至因為與人類相愛而放棄長生不老的機會等過程,其實當中還點出了蠻多很值得令人深思的點。

在影片的後半段過程中探討了一個蠻有趣的點,假設,當一個機器人有了人類的感覺、感情、想法,但卻在物理上(physically)是個機器,如果是這樣,這個機器人能夠擁有人類所能擁有的權利嗎?例如像是與人類結婚?擁有自我財產?擁有發言權?投票權?其實這是一個挺有趣,但也可能是個即將會在人類社會發生的問題。當一個機器人再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機器」的同時,或許在情感上其實初步已經跟人類開始連結,但當漸漸地這個機器人有許多的元素慢慢地靠近人類了,即使假設人類屏除了感情上的連結以外,會有權利去決定他的生命嗎?現在我們可以用吸塵器用一用不想用了就丟掉,砸壞,可以用冷氣機用一用就砸掉,但若是今天有個陪伴性的機器人用一用,不喜歡了就丟掉,是不是又有點奇怪的感覺。

這個問題在之前史蒂芬史匹柏拍的人工智慧(AI)一片中也是有點出這樣的狀況,在那段機器人被抓到表演場上被撕裂、破壞的時候,如果這個機器人在外表就長得像機器,且沒有任何的情感,或許可以較沒有感情與同情地去破壞它,但若是這個機器人真的有了感情,會害怕、會難過、會傷心、會快樂,就如同電影中海利喬奧斯蒙所飾演的那位小男孩一樣,我們還能單純地視其為機器嗎?但這或許只是初步的一個問題而已,更深一層的去思考,更會面臨的、要想到的是,這些機器人能夠擁有人類的權利嗎?

人類的人生長度有限,而也因為這樣的條件,讓人的一生似乎是有個侷限性的存在,而人在這一生中所追尋的價值為何?電影中的機器人從最原始的地方開始追尋人類的存在重心價值,追尋著本身的感情、與人之間的關係、生命中快樂的事物如享受美食等…。不知道現在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是不是有把層次提升到這樣一個高度,考量的不再是最底層的經濟問題呢?或許對於那些生活有很大的問題,會沒飯吃的人們來說,經濟議題或是許相當重要的。但對於大部分生活已經有一定水準,不會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們,是否追尋的,還是要追著大家賺越多錢越好?很多的時候聽到的,總是回答:「誰能讓我賺大錢我就投給他」,這樣的價值觀如果真的成為全台灣大多數人主流的價值觀,這真的可能會是個很可怕的狀況,甚至也是個很可憐的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