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話我不是個會理財的人,投資上也很保守,自從三年前國防役開始踏入社會,每個月有薪水的進帳,一部份交由媽媽(這部份包含房租、就學貸款)、另外剩下的就只有爸爸幫我選的一個定期定額每個月的基金投資(好像是歐洲的健康、醫療照護類型相關基金吧?),其他就單純只有存在銀行、或是投在家裡的豬公裡面。半年前想說有點閒錢,跟著老爸去銀行開了個股票投資的戶頭,只要簡單的網路下單就可以的動作,也因為比較沒興趣所以沒花太多時間研究、不敢貿然亂買之下,戶頭也呈現長蜘蛛網的狀態。
(圖說:七月十八日公司同事陳可愛生日,昨天星期六一個人在家想說夏天到了很長穿T恤但家裡好看的剩下沒幾件,於是就殺去東區SOGO買禮物順便大採購,一共買了兩件Levi's牛仔褲、兩件Tommy Denim的T恤、一雙Onitsuka Tiger的鞋子、送可愛的瑰柏翠護手霜組,所以今天穿新衣新褲新鞋參加慶生會的照片,哈哈哈。但覺得自己真的快三十了有差,眼尾呈現下垂貌,哈哈哈。詳細照片請見此連結。)
其實我自己想過這部分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1. 資策會這份第一個工作還算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工作,跟以前學生時期研究的領域一樣,也算小有心得,所以在興趣底下的工作態度變得比較積極,積極就會讓自己在很多時間埋首在工作裡面,比較沒有時間去研究理財、投資等複雜的資訊。2. 個性上我覺得我比較算是那種開源型的人,價值觀上覺得人的時間固定、也就是手邊資源固定,而也因為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所以我都寧願把時間花在工作上、嘗試力爭上游,期許以後能夠不論在薪水上能有一定的成長,而比較不喜歡花時間在研究投資。3. 小小的覺得不是這麼地在乎「錢」這個東西,不太會看得很重,但也知道也不是不重要。
總之因為一些原因所以不太會去投資理財,再加上自己很喜歡買些有的沒的,像是昂貴的3C產品如相機、電腦、筆記型電腦、ipod touch、音響...等,或是愛打扮地買衣服、褲子、鞋子、眼鏡、外套...等,好朋友還有老媽都很擔心我這傢伙不懂得理財、存錢,以後老了會很慘之類的。常聽到這樣的叮嚀其實多少自己也會有點擔心,是不是真的這樣很不好?不過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會覺得不希望自己花錢的時候會放不開、省東省西、太計較一些小地方,寧願花很多時間加班工作努力開源、也不想特別節省,不知道為什麼?
但目前為止一路走來算是老天眷顧,總覺得自己很幸運,工作上很順遂、遇上自己喜歡的工作,有很多的努力也都算有些成果;這樣的收入也還可以在台北輕鬆地養活自己,家裡的爸媽不用我特別的經濟支援。今晚自己買著爭鮮壽司(八盤兩百四十塊)、清心的葡萄柚多多(大杯六十塊,好貴但好好喝!)回家的時候特別有感觸,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也很幸運,台灣應該有很多人不見得能有這樣的生活可以過、有著很多的煩惱與現實的問題要解決,比起他們、我真的過得很不錯了,有種很單純簡單的幸福感受。
下個階段是希望能夠買自己的房子,主要是因為希望有個「家」的環境能夠讓自己佈置,然後每天下班回家都有回到自己的窩的感覺,很溫暖舒服,但租房子總是就比較沒有那種「歸屬感」,覺得好想要有個小窩。但目前為止看著台北恐怖的房價,覺得有點遙遙無期、看不到可能的機會點。但!不論怎樣,就過著自己決定、掌握的人生囉,努力踏實地走著工作上的路,很多購物的欲望只希望不要太常興起,哈哈哈哈。(抓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