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2007年10月10日國慶大稻埕煙火秀


難得星期三偷閒放假,白天舒舒服服地睡了個可以賴床的好覺,
晚上跟奧莉薇兩個人晚上約好,去大稻埕的淡水河河濱公園看台北的國慶煙火秀,
今年的國慶煙火主要的場地是前陣子小琉球之旅才去過的東港大鵬灣,
第一次在海上施放煙火,規劃約四萬多顆煙火彈,共一個多小時,
感覺還蠻讚的,
可惜屏東實在太遠,剛好台北也大拼場,也辦了個煙火表演,
位置就在淡水河畔的大稻埕那附近,
三重那邊也可以看得到,
可惜煙火彈數足足少了一半,約兩萬多顆,時間也少了一半只有半小時,
但想說晚上也沒事,也可以帶數位單眼去拍拍照,
雖然有點不喜歡人擠人,還是硬著頭皮去了,
於是大概就晚上大概五點多六點,就兩個人騎了車,往大稻埕出發。

根據出發前所查的地圖,走民生東路一直走即會到大稻埕,
沿著敦化南路騎,直到騎到民生東路,左轉,
走了一個倒L字型,很簡單的就到了大稻埕,
才接近大稻埕附近,就看到捷運的雙連站滿滿的都是人,
首都客運的接駁專車一部接著一部,
開始有種傻眼的感覺,
果然才走到迪化街附近,就開始交通管制了,不准車輛進入,
於是就在附近隨便繞繞找到了一個機車停車格,停好車,步行進入大稻埕碼頭,
本來預計要吃飯的,可是想說害怕到時候人太多擠不進去,
在7-11買了麵包、爆米花、飲料,就直接進河濱公園了,
時間雖然似乎還早,但也已經有很多人早就佔好位置,
大家都在地上鋪了報紙,帶了不少吃的,攜家帶眷如野餐一般,
在河濱公園席地而坐。


兩個人隨便找了個人行道旁的地磚,也拿出塑膠袋鋪了地上,
坐了下來,
也隨著時間越來越逼近八點,河濱公園也漸漸呈現爆滿的人潮,
到處都是人,加上裡面又有幾家攤販,
很多人大概也沒吃晚餐,所近攤販附近也是擠滿了人,
看著攤販手忙腳亂地準備熱狗、雞塊,想必是相當開心吧,
放熱狗的大箱子中,塞的滿滿的紅色熱狗,
隨便估計大概也有一千支左右吧,更何況有好幾箱,
人數的爆炸性可見一斑。

八點開始,忠孝橋上開始放起低空煙火,對面的不知啥某某大樓也是,
長八百公尺的忠孝橋一同射出炫爛的綠色火燄,整座橋就像燃燒了起來,
相當美麗,每次噴發就伴隨著現場人群的驚呼讚嘆聲,(尤其是女生,很愛大驚小怪~:P)
而那座大樓則是如同之前跨年101大樓的模式,樓邊斜向地噴出煙火,長出一根根閃亮的羽毛,
但由於是低空煙火,站在大稻埕這個位置並不容易看清,反而被一些人頭還有建築擋掉了。

這樣一段的低空煙火秀結束後,總算進入今天的高潮,
超高空煙火秀,
當聽到第一發的通知彈沉悶濁重的聲響後,就開始一連串的美麗圖騰,
開場的是打著I Love(使用心型) TAIPEI 2007的字型煙火,
絢爛的顏色加上字體的串接,讓人眼睛一亮,讚嘆煙火製造的技術,
接下來就是各式各樣有著不同圖案或是花色的高空煙火了。

因為站得離河岸很近,也離施放點很近,
每當煙火在天空中炸開,隨即就可以感受一道震波襲來,
而且每一段的最後都是一個超大的煙火結尾,
更是感受強烈,可以想見在戰場上砲彈在你身旁炸開,那種恐怖的狀況,
難怪人會飛走。
另外一點也挺有趣的,除了大大小小因為美麗煙火而發出的驚呼聲以外,
人手一台相機還有手機,還有河旁一整排的單眼相機,
也七七恰恰地發出連串的快門聲響,
(其實我手中的單眼相機也是超級忙碌,馬上就可以測出Canon連拍的能力)
然後從人群後面看過去,人頭高度的部份也是一片的螢幕海,
構成一幅有趣的景象。

全程煙火秀大概半個鐘頭,我一共用單眼相機連拍亂拍了四百多張,
很多時候是按著快門完全沒放開的,所以也有幾張連續照片很像錄影一般,呵呵,
沒帶腳架加上沒有佔到河旁最佳拍照位置,大家隨便看看吧,
貼幾張比較特別的照片上來,新手拍照、請多包涵。:P

回程的時候大家都要往大稻埕的水門出去,整個大爆炸的塞車(人),
不過還蠻多正妹在旁邊一起擠,心情總算好點,
看到幾個韓國人,雖然討厭,但說實在話真的挺漂亮的,穿著入時,
化妝濃淡適中,眼睛很靈活,皮膚很好,
而且在擠的過程中,後面的女生還整個身體緊貼著我,手還摸在我的小屁屁上,
不知道是怎樣~?= = 難道以為我是女生嗎?怎麼這麼放得開?
身上的淡淡香味又挺沁人的,真令人害羞啊~(遠目)


另外補充一些大稻埕的歷史資料,大家順便讀讀台灣歷史吧,
資料來源Wikipedia: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A8%BB%E5%9F%95
大稻埕,為台灣臺北市地名,今屬大同區境內。
在臺北歷史上,大稻埕在清末接替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艋舺(今萬華),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
直至日治期間,大稻埕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驚人發展及成長。
不僅商業活動頻繁,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

範圍
就地理位置而言,大稻埕對照今日的範圍,
蓋指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慶北路以西、西臨淡水河。
該區地理位置位於臺北城北方,經北門可進入城內,北方則有大龍峒。
西臨淡水河則有舟楫之便,大稻埕興盛的命脈-船舶可自此直接出海,駛至唐山互市,甚至可遠達歐美。

開墾時期
17世紀以前荷據及明鄭時期,大稻埕仍然人跡罕至,僅有少數古書載為「圭母卒社」的平埔族人漁獵於此。
入清後的1709年,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取三人之姓氏,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大加臘堡
(或作大加蚋)墾照,獲得開墾整個台北盆地的權利。
之後漸有漢人開始在此耕種,並以布匹、米酒等物與平埔族群交易鹿皮。
由於當時此處有面積廣大的曬稻場,該地遂因而得名。(埕,庭院或場地)

淡水開港的影響
整齊開闊的六館街, 位於台北大稻埕, 攝於19世紀末期兩次英法聯軍之後,
清廷與列強簽訂條約,開放安平、淡水等港口為國際通商港口。
因此,在1860年,淡水正式開港。但是實際起卸的口岸,則包括艋舺和大稻埕。
不久之後,艋舺因為河沙淤積,市況漸衰,船隻大都停靠在大稻埕。
大稻埕於是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部的商業貿易中心。

1865年,英國人杜德來台灣考察,
之後引進泉州安溪烏龍茶茶苗,
貸款給農戶栽種,再收買茶葉烘培精製,
是為台灣精製茶葉之始。
安溪烏龍茶不但味道甘美,
而且茶水分呈白、金、黃、綠、紅五種顏色,
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品嘗之後,
直誇這是Oriental Beauty(東方來的美人),
於是「東方美人茶」的美名大作,
國際行情水漲船高,歐洲人趨之若鶩。

而因此,外商五大行:德記、怡和、美時、義和、新華利,
先後來到大稻埕設立分公司,向英、美等國輸出茶葉,
享譽國際的大稻埕茶市從光緒年代一直延續到日治時期。
在洋行帶引下的茶葉貿易,不但使市場擴大,也迅速造就大稻埕驚人的財富。
1897年,日本總督府調查,發表大稻埕有茶商252家。
此外,通商所影響的不僅是經濟,亦將異國風格的建築、宗教等文化帶入了大稻埕地區。

遊覽景點
今日的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
日治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
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台灣五十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工業之大本營,惜目前多凋零。

大稻埕有一著名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原是福建泉州同安下店鄉五鄉莊居民的鎮守之神。
現今奉祀霞海城隍主神,並配祀三十八義勇公〈即自艋舺護送金身至大稻埕途中受襲死難者〉等。
廟的格局較小,只有正殿與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眾多。

除此之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位於大稻埕老市區,
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
早期的大稻埕雖然是台灣新文化的啟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績,
各處總是有著京劇、話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在上演。
經過了數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規劃了歸綏戲曲公園,
提供各種地方劇一個適當的表演舞臺。


大致上大稻埕地區是台灣早期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挺多歷史故事的,
大家不妨參考看看,裡面可以閱讀出不少台灣其他相關的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